中联兴邦服务热线: 027-83668688
新闻中心 News
Services 客户服务
全国服务热线 400-6565-065  
News 新闻中心

今日摘要

目前对海绵城市的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必须从流域、区域的角度,来认识海绵城市。“‘海绵’的概念远远比‘低影响开发’所涵盖的范围要大,要真正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从源头开始解决。必须从国土区域系统地考虑海绵城市的建设问题,应该在更大范围内跟水利、农业等整体的系统治理结合在一起,而不应该只局限在城区的范围来解决。”

“暴雨一到,随处都有海声喧嚣”——这虽是一句玩笑话,却道出城市建设之“痛”。如今内涝,正是困扰中国城市发展的老大难。如果城市能像一块巨大的海绵,雨水下来后迅速被吸收,想用时又能“挤”出来,那该有多好。


  近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演变为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的痼疾,究其原因就在于城市雨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雨水成为城市的一大“包袱”。


  为了让“城市不用看海”,中央财政拿出400个亿,补贴了两批试点“海绵城市”。急于改变城市现状,也面临稳增长压力的地方政府把试点资质视作香饽饽,蜂拥而上。但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已面临不少难题。


  水,为什么不再温顺?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袭击,79人遇难;


  2015年6月2日,南京一天之内降雨量相当于54个玄武湖;


  2015年7月23日,暴雨再次袭击了武汉致全城被淹;

  ……


  面对肆虐的洪灾,我们不仅想问:为什么曾经被誉为生命摇篮的水不再温顺?


  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城镇过度开发造成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内涝问题频发。用俗语讲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涝”本来是农村的概念。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晓陶曾表示,相比农村的防涝标准,城市的防涝标准就不同了。“城市的标准是一小时降雨一小时就得排完,就是降雨不积水。这个标准叫城市标准。”听起来许多城市的防涝标准只有一年一遇或者三年一遇,好像很低。但其实并不低。城市的防涝标准和降雨强度有关系,考察的是在多大的强度下能一小时就排完路面积水。这种路面不积水要求和农村那种可以积水三五天完全不同。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楼、水泥街道的建成,我们的城市似乎变得越来越硬,不会呼吸了。虽然有绿地,但绿地大多是隔开的,城市虽然好看,但却离生态越来越远。


  2015年7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强调,“一场暴雨,就会引发市民们戏称的‘看海’现象,这还是在一些大城市。目前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但我们的地下管廊建设严重滞后。加快这方面的建设,很有必要!”如此看来,水与城市的关系决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排出。强降雨一来就感觉修多少管道都不够用,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就这样让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这说明城市排涝抗旱的思路必须调整,把雨水这个“包袱”变成城市“解渴”的财富。


  那么如何转变呢?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城市都属于“硬底城市”,即由钢筋水泥筑就,硬化率过高的城市不利于保持土地湿度,涵养水源。“如果能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那么对于中国城市来说,将是一个质的飞跃。”


  告别“看海”城市亟待“海绵体”


  海绵城市建设最大的背景是城市发展理念的变化。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的要求;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5年1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水利部联合启动了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工作;2015年9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正在全国全面展开……


  政策的扶持与推动,让海绵城市的发展迅速步入快车道。那么,究竟什么是海绵城市?


  其实,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建设海绵城市,简单来说,就是在城市改造中,打造一批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海绵体”。


  海绵城市以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湖泊水系等建设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实现对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功能。因此,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海绵城市突破了传统“以排为主”的雨水管理模式,强调采用“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理念整合城市雨洪资源,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广义地讲,海绵城市是指山、水、林、田、湖、城这一生命共同体具有良好的生态机能,能够实现城市的自然循环、自然平衡和有序发展;狭义讲,海绵城市是指能够对雨水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径流污染进行控制的管理系统,特别是针对分散、小规模的源头初期雨水控制系统。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而海绵城市则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以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为例。位于哈尔滨群力新区的雨洪公园占地34公顷,公园处于低洼平原地带,而当地的年降雨量是近600毫米,集中在夏季,所以雨涝是一大问题。设计的核心策略是借鉴三角洲地带悠久的传统农业中的基塘技术:即通过简单的挖方和填方,来解决低洼地的积水问题,形成了洼地与高岗地相结合的“海绵”系统。高地种植旱生果木,而洼地养鱼和种植湿生植被,从而形成丰产的三角洲农业景观。这一技术在群力雨洪公园中经过提炼,得到了应用。设计者沿场地四周,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低不一的土丘,成为一条蓝绿相间的“海绵”带,收集城市雨水,使其经过滤、沉淀和净化后进入核心区的低洼湿地。水泡中为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山丘上密植具有东北特色的白桦林,再通过高架栈桥连接山丘,形成了一体化的生态格局。


  作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在近日出版的《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中指出:要在国土和区域、流域尺度上,系统疏通自然水系之筋络,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才能让一些城市告别“一下雨就看海”的尴尬境地。


  目前对海绵城市的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必须从流域、区域的角度,来认识海绵城市。“‘海绵’的概念远远比‘低影响开发’所涵盖的范围要大,要真正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从源头开始解决。必须从国土区域系统地考虑海绵城市的建设问题,应该在更大范围内跟水利、农业等整体的系统治理结合在一起,而不应该只局限在城区的范围来解决。”


  多种难题待解 资金是生命线


  目前,对于海绵城市的设计、建设的难易程度,多位海绵城市一线从业者认识不一。一种观点认为,海绵城市设计和施工难度都不大,3~5年时间能建成;有的人则认为,海绵城市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协作。比如河道疏浚,需要做水利的去搞,管道的铺设可能需要市政参与,“雨水花园”等又涉及景观方面,需要由其他相关部门来牵头。参考原生态社会效益,海绵城市总体建设时长达几十年。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李飞指出,建设海绵城市,资金需求巨大。同时,仅仅做到雨污分离还不够,关键是雨水能蓄住且以后被利用。


  “建设海绵城市在理念和操作层面都存在一些难点。”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褚松燕指出,在理念方面,“海绵城市”是一个新概念,如何操作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认识。此外,对于老旧城区占比较大的特大型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否现实?城市里的一些老建筑、旧小区应如何实现这种转换?雨水净化过程中,是否要和土壤污染问题相结合,各部门如何通力合作?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试点和探索中去找寻答案。


  更棘手的是,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建设海绵城市始终绕不开“钱从哪儿来”的问题。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曾公开透露,预计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将达到每平方公里1亿元至1.5亿元。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在也曾表示,首批16座试点城市计划3年内投资865亿元,建设面积450多平方公里。


  按当前国家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有人估计,至2020年,全国658个城市建成区的20%以上面积需要达到设计标准,每年投资总额预计将超过4000亿元。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需要资金约16000亿元。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有着万亿投资空间的巨大工程,中央财政的补助资金对于全国海绵城市的建设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


  对于未来更大规模示范项目建设来说,资金保障机制依然缺乏,未来一定要引入社会资本。这并非全是经济考虑,更是社会和生态价值的体现。业内专家表示,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参考绿色建筑等级评定标准进行资金支持,同时引入社会资本,让补贴标准有章可依。


  建设海绵城市离不开政府管理层面创新,在资金投入上要实施PPP模式,走“先引导、再规范”的路子。目前16个试点城市的确定就迈开了先行先试的第一步,未来要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对此,《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与此同时,中央还制定了奖励机制。《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专门规定,试点城市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补助基数奖励10%。


  这无疑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据了解,目前各地也将PPP作为资金筹集的重要渠道。公开资料显示,按照预期,鹤壁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总投资32.87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投资27.24亿元,剩余5.63亿元资金需靠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来解决,PPP模式所占比例约17.1%。


  从鹤壁市的例子中不难看出,海绵城市建设投资额中PPP模式占比显然不大。也就是说,尽管建设海绵城市的投资空间大,项目选择多,但社会资本对于进入海绵城市建设领域仍选择观望。应该说,缺乏稳定收益回报,是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采取PPP模式的最大难题。


  业内专家指出,PPP模式在基础设施上用得不错。比如污水处理等项目,每年政府作为公共投入的部分是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回报给投资商,这方面已经很成熟。但是,PPP模式用在海绵城市,该怎么计算公共服务?它不像污水处理那样容易计算。海绵城市相当于在建一个生态绿地系统,这部分的服务怎么计算是一个难点,目前还没有特别成功和完善的模式,PPP模式应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还有一定困难。


  困难始终存在,但建造新型的海绵城市对于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些“环境病”十分有益,而且,海绵城市的构建,能形成绿色的生态基础设施,对提高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大有裨益。专家指出,建设海绵城市是在发展和自然之间寻找新平衡点。海绵城市真正的要义在于,我们的城市工程建设一定要维护原有的水文生态。这种对自然的尊重,归结到具体工程项目开发中,就是低影响开发理念。而当我们真正树立起了这种理念,海绵城市距离我们便不远了。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2022 - 10 - 14
我司被邀请参加全省“三个建造”科技创新现场观摩交流暨《品质建造实施手册(1.0版)》发布会           2022年9月29日,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武汉建工集团承办的全省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品质建造科技创新现场观摩交流暨《品质建造实施手册(1.0版)》发布会在悦享湖璟项目圆满举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陈波受邀以视频形式参加活动。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龙宁,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聪,武汉城建集团副总经理,武汉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敏出席活动。省市住建系统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三个建造”科技创新联合体主要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我司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设施板块唯一代表商,很荣幸的参与此次武汉建工集团组织的绿色建材展示。在...
2020 - 08 - 04
热烈祝贺城投·四新之光小区荣获“会呼吸,最宜居”的生活社区今年,进入梅雨季的武汉,迎来八轮强降雨,武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经受住了洪水和梅雨的双重严峻考验,取得了排水防涝工作的全面胜利,同时武汉市政府也非常关注武汉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工作,作为武汉市委党刊《武汉宣传》承担起了对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案例的报道任务。由武汉市城建局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处推荐已实施完成的项目当中,城投·四新之光小区的海绵建设成果脱颖而出成为本次报道的焦点。城投·四新之光位于武汉市汉阳四新片区由武汉城投置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属新天澜公司开发,该项目作为城投集团精耕汉阳的首开巨作,占据了四新中轴核心区位,积极响应武汉推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将打造成为区域的高品质生态宜居社区,在设计中采用了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PDS防护虹吸排水收集系统,雨水回用系统等多项海绵元素。我公司作为城投·四...
2020 - 06 - 02
中联兴邦2020年第二季度质量安全培训会议5月26日,2020年第二季度质量安全培训会在公司总部会议室召开,此次会议以“施工质量和安全”为主题,公司赵总出席会议,各项目负责人参会,办公室有关人员列席。会议培训了我司的相关产品知识,详细的介绍了其pds防护虹吸排水收集系统“渗、滞、蓄、净、用、排”的工作原理及作用,该系统打破了传统地下室顶板构造做法,缩短了施工周期及降低了工程造价,从而使客户真正得到了实惠。会议过程中,各项目负责人进行了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部位做了探讨和分析,所有项目严格按照标准化施工流程进行施工,向精细化施工流程迈进。在施工当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不留隐患,做一个项目,树一座丰碑。会议上,赵总针对现场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作了重要指示,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责任到人,要求各项目承担安全生产的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具体提到三点要求:一、抓安全...
Copyright ©2005 - 2013 中联兴邦建筑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龙阳大道特8号九州通大厦A座1808室
电话:027-83668688
传真:+86 0755-2788 8009
邮编:330520